海盐一案例入选浙江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第二批最佳实践案例
■全媒体记者 潘成豪
本报讯 近日,浙江省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正式公布浙江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第二批最佳实践名单,全省11个地市共入选15个案例。“22选5 海盐县深化与央企及沪苏合作共建中国核电城特色产业创新平台”案例成功入选。
近年来,在长三角一体化国家战略指引下,海盐深化与央企和沪、苏合作,创新发展核电关联及核技术应用(同位素)产业,推动创新资源共享共用和融合发展,在核电装备制造、生产性服务业、文化旅游产业和核技术应用(同位素)等领域形成独具特色的产业链集群,成为长三角区域重要的特色产业创新平台。
位于海盐的秦山核电站是我国自行设计、建造和运营管理的第一座核电站,已建成运行的9台机组总装机容量666万千瓦、占全国12%,年发电量约520亿千瓦时,供电范围覆盖长三角地区,是我国核电机组数量最多、堆型最丰富的核电基地,其中2台商用重水堆具备生产同位素产量大、年生产供应时间长、经济性好等独特优势,为海盐创新发展核电关联及核技术应用(同位素)产业提供了独特的优势基础。
目前,海盐已基本形成了以核电生产性服务业、核技术应用(同位素)产业为主导,以核电装备制造业、核电数字信息产业、核电文化旅游产业为支撑的核电关联产业体系。同时拓展核能供暖、供热等核能综合利用“零碳”新场景,集聚了中核集团等核电央企下属单位21家、核电关联企业106家。
海盐、秦山核电与上海等地开展经常性对接交流,采用“地方+专班+驻外片区”协作的招商形式,2022年累计开展各类活动18项,招引长三角产业链上下游项目12个,有效推进核电产业链的集聚发展和融合提升。
同时,海盐与10家长三角地区的高校、科研院所开展战略合作,累计新增产学研合作项目15个。海盐还深化与长三角区域相关单位、企业合作,创新共建核技术应用(同位素)产业园,已入驻7家企业,落地12个项目、总投资近50亿元;掌握钴-60生产、全球首批商用堆碳14靶件入堆等6项自主核心技术。